六皇子诶一声:“大郎回来了?”
大皇孙也笑着赶出来:“六叔来了。”
大侄女安平郡主也出来给叔叔行礼。
六皇子摸摸侄女的头,然后打趣侄儿:“大郎身上的书卷气越来越浓,怪不得先生们总是夸你。”
大皇孙非常客气:“六叔己经当差,能帮皇祖父分忧,我还要向六叔多学。”
六皇子哈哈笑:“走走走,一起去上书房吃饭。”
太子从屋里走了出来:“小树,明儿你去姨父家里喝喜酒不?”
三十多岁的太子穿着明黄色常服,看起来身姿挺拔。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智力只有七八岁孩童的样子。
六皇子很认真地回答太子的问题:“哥,父皇说让我们一起去。”
兄弟两个是一个娘生的,没有外人的时候,他叫哥,不是五哥。
太子笑着摸摸弟弟的头:“小树乖,不能喝多了。”
六皇子主动把头伸过去让他摸,仿佛小时候一样。他出生的时候他哥都己经成亲了,小时候父皇母后在外出征时,都是哥哥嫂子带他。
后来他大了一点,帮哥哥嫂子带侄儿,兄弟两个关系非常不错。
太子拉着弟弟的手:“走,咱们去爹那里吃饭。”
六皇子诶一声,牵着兄长往外走,太子妃带着儿女跟在后头。
到夏元帝这边时,饭菜己经上齐了。
太子欢喜地叫爹,太子妃和大皇孙恭敬地行礼。
夏元帝先仔细看了看太子,温声问道:“石头,今儿干什么了?”
石头是太子的乳名,他两岁开始跟着爹娘和姨父一起当乞丐,夏元帝给儿子取了这个结实的乳名。
太子笑着点头:“儿臣给父皇做了好多福袋,明儿给父皇,父皇可以给母后写信挂在石榴树上。”
平日严肃的夏元帝眼神十分温和:“石头乖,来一起吃饭。安平,小树跟我坐一起。”
就这样,夏元帝身边是六皇子和安平郡主。
六皇子忙着给他爹夹菜,夏元帝温和地给孙女舀汤:“乖乖,喝点汤。”
安平郡主十二岁了,长得粉雕玉琢一般:“皇祖父,我今儿跟母妃学了包粽子,明儿煮给您吃。”
夏元帝笑起来:“你都会包粽子了,那明儿给你祖母供一些,剩下的咱们吃。”
夏元帝看到桌上一道鱼,对太子妃道:“让人把这道鱼送给淑妃。”
西皇子当年被亲爹一箭射死,郭淑妃差点上吊。好在西皇子留下个孩子,郭淑妃从此把孙子当成宝。
夏元帝从不进后宫,但他会经常单独给郭淑妃赐一些吃的喝的,不光他送,以前皇后也送,算是对这祖孙两个的保护。
而且,郭淑妃的孙子是所有孙子辈里头唯一一个封郡王的,其余孙子都是光头皇孙,连大皇孙都没这个机会。
没人跟郭淑妃争这个,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被亲爹一箭射死!
夏元帝跟两个嫡子一起吃了顿晚饭,看起来心情好一些,嘱咐太子和六皇子后天代替他去信国公府喝喜酒。
太子非常高兴,然后问他爹:“爹,大郎去不去?”
夏元帝看了看大皇孙,然后回道:“大郎不去,后天跟我一起混一天。”
太子妃眼神发亮,太子去吃喜酒,大郎不去,这是“两代君主不能一起出宫门”的规矩。
难道父皇想立太孙了?
大皇孙心里也高兴起来,能陪着皇祖父在上书房一天,是不是皇祖父要给他差事了呢?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朝结束,陛下让信国公与杨太师一起看奏折的事情传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