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伐唐结束。
大唐北方虽被收复,却也成了一片焦土。
跨过岷山山脉,东北方向,被三方势力割据。
金帐王庭,魔宗荒人,燕国。
其中金帐王庭领土最大。
魔宗荒人第二,燕国所获得的领地最小。
金帐王庭有人数优势。
魔宗拥有绝对碾压的实力。
燕国,只有隆庆,还有他手中所组建的义军。
举世伐唐,互为同盟,因此也形成了三方势力互不侵犯的局面。
进攻唐人的战争结束后。
三方势力的平衡,开始有了崩坏的趋势。
粮食短缺问题,被推上了台面。
当战争开启,原本最不起眼的粮食,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性资源。
蛮人士卒们蠢蠢欲动。
人的欲望,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恶魔就会被释放出来。
想要停止战争。
已经不是掌权者能控制。
蛮人的掌权者,除了当代的金帐王庭单于外,手底下还有许多部落首领。
尝过了掠夺的乐趣,便无法接受过苦日子。
难不成,让他们这些,流淌着草原天可汗血脉的人,去种地么?
隆庆手中掌控的义军。
同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麻烦。
他是一个燕国人。
却掌控着一群唐人义军。
他手底下的将军,也都是唐人修士。
至于其他燕国人。
这些唐人将士,似乎并不愿意买账。
燕王多次下旨。
希望能由燕国的将军,继承这一支军队。
可惜唐人天生就看不起燕国人。
隆庆也能够明白。
义军中,能活下来的人,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
最初的一千人,早已经死伤殆尽。
后来扩招的一万人,也都已经死了。
一轮又一轮,许许多多的熟悉的人,早已经葬送在了这场战争的绞肉机。
当隆庆回头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有些陌生。
曾经的那一批熟悉的手下。
已经都全部陨落。
活着的,也都是残胳膊断腿。
十万义军。
只听隆庆一人。
是真正的从战场上,磨练出来的铁血战士。
想让没有参与战争的燕国人掌控这十万大军?
简直不要太难。
他们不会背叛隆庆。
同时,他们也不会加入燕国。
除非隆庆强硬一点。
将他手底下,掌权的将领,杀一个遍……
隆庆持着燕王秘信的手,忍不住颤抖。
原来,这就是权力么?
“老师,我该怎么办?”
隆庆是一个修行者,义军拥护他只因为一件事,那就是他足够强大。
他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隆庆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杀死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很难让人接受。
就在他疯狂犹豫的时候。
他收到了一份,来自魔宗的信件。
魔宗圣女,陆书雪!
信件很简单。
蛮人物资短缺,打算北上,灭掉燕国。
“这群蛮子,疯了不成?”
“这魔宗圣女,究竟是什么意思?”
隆庆感觉脑子嗡嗡的疼。
他喊来了几个较为聪明的将领,共同商议此事。
就在这时候。
燕国的议政殿内,几名高官分别向着燕王上奏,希望收拢隆庆手中兵权。
燕王同样,也在思考这件事情,该派谁去完成。
燕王已经派了两次人,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有一次被义军里的人打伤了回来。
“陛下,只要隆庆皇子,能杀了那几个刺头,义军就能回归我们掌控,您别再犹豫了,让隆庆皇子下手吧,这都是为了燕国,是为了大局啊,如此做法,才能让我大燕国在乱世中获得一线保命之机。”
另一个大臣跟着说道:“对啊,左帐王庭的人已经在边境线上试探了几番,我们的人根本就挡不住那些蛮子,必须要让隆庆手底下的义军顶上去。”
“是啊,蛮人南侵,我燕国便会有灭国之祸事,陛下不能犹豫了,一定要早做打算。”
“陛下,我有一人选,名为欧阳剑,洞玄巅峰境界,是我大燕国的天骄,可以让他接任隆庆皇子的位置,成为先锋,再立候林候老将军为将统领大军,王舒、陆左方为监军辅佐,便大事可成。”
“陛下,臣附议。”
“陛下,王尚书说的有道理。”
燕王很烦,耳朵里都是这一群人叽叽喳喳,他也想让隆庆交出兵权,那些义军毕竟都是唐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隆庆若是真的想要掌兵,那就去掌控他们燕国的军队好了。
“让孤再想想办法。”
燕王叹了一口气。
举世伐唐结束,本应该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燕国空手套白狼获取了十万义军,以及大片的大唐领土。
可事实上,燕国内忧外患。
燕国的北方,是左帐王庭,他们跟着入侵大唐,却没有得到一丝战果,所以他们开始对燕国,产生了觊觎之心,想要从燕国的土地上,刮一层油水。
还有在燕国的西方,金帐王庭占领了大片的唐人领土,同样对着燕国虎视眈眈。
魔宗荒人势力,人数稀少,却同样威胁极大。
一个不小心,燕国便会迎来灭国之祸。
也许,当初没有参与举世伐唐的战争,对于燕国来说,是一件祸事。
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单兵实战力量,太差了。
几十万燕军。
如果空旷的平原上作战,可能会被几万蛮人骑兵给冲散了。
除了少部分人,其余人根本没有一个实际的概念。
隆庆曾发过消息。
派遣一部分燕国士兵,来他麾下练兵。
但燕王回绝了。
隆庆也发过消息,让燕人迁移,来到唐人领土,让双方多多增进感情。
燕王又回绝了。
这是燕国朝廷议事的结果。
他们害怕被卷入大唐这个绞肉机。
也害怕离开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