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虎痴一行游了小莲庄后,就沿着街道一路走,一路看。
不觉时间已到11点了,虎痴跟肖波说:“肖兄,我们到附近找家餐馆,吃点东西吧?”
肖波说:“那就去浔菜馆,这店的江浙菜还是挺有名的。”
虎痴说:“好啊!那我们就去这家菜馆。”
浔菜馆规模不大,上下两楼,各摆五六张桌子,正是中饭高峰期,游客满满的。等了将近二十分钟,终于等到位置,好在老板娘很热情的。
虎痴他们点了南浔绣花锦,银鱼跑蛋,东坡肉,莼菜汤,油爆虾,炒螺丝,荷塘小炒,酸辣土豆丝,响油鳝丝,小米糕,千张包汤等。
虎痴决定今天走路游览,不开车,所以也点了两瓶土酿特色米酒,135元一瓶,虎痴与小波每人一瓶,女士们则喝饮料。
这几个菜,味道还可以。大家边聊边喝,吃了一个多小时。
肖波抢着去结账,虎痴不允许,肖波说一定要他买单,以尽地主之谊。虎痴拗他不过,肖波说以后来温岭吃虎痴的就是,虎痴表示欢迎。
菜倒不贵,连同酒水,一共620元,老板娘说打了个折,付580元就行了,肖波用手机刷卡了。
中饭后,肖波说带大家去参观张石铭旧宅,并介绍说:
张石铭旧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之孙张均衡建于光绪25年至31年(1889-1906年)。
所谓“南浔四象”,即是清光绪年间“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为代表的南浔丝商。
南浔镇以产丝闻名,在近代是江南地区有名的巨富之镇,以"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名声闻于世人。
据传,当时“四象”之首的刘镛财产达二千多万两银子。
而张颂贤张家的财产一千多万两,仅次于刘家排在“南浔四象”的第二位。而当时的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八千万两呢。
张颂贤(1817-1892)善经营,26岁时在上海开设“张恒和丝行”,把南浔的蚕丝贩到上海并由此发家。
张钧衡,字石铭,系张颂贤的长孙。他在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承袭祖业后,经商有方,产业盛丰,后在南浔建了占地面积5135平方米,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五落四进,共244个房间的大宅,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张石铭故居”。
虎痴夫妻当听说张氏旧宅有244间房子时,无不惊呆。这是多大的家族?肖波说张石铭的豪宅到底有多豪?后人用“四绝”和"雕刻博物馆"来形容它:
第一绝便是遍布宅内的东阳木雕。东阳木雕,已经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明清时代紫禁城所用的龙椅、龙床、宫灯和装饰摆件大多都是东阳木雕艺人雕制。
而在张石铭的豪宅内,即便是一扇窗,也会用东阳木雕去制作,可以说每一处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第二绝是砖雕。一块普通的青砖,雕刻上一些精美的图案,那么它的价值就不是一块普通的青砖了。在张石铭旧宅,一些走廊的花窗,便是用精美的砖雕来装饰的。
第三绝是徽州石雕。石雕因为受材料的限制,其精致程度虽不及木雕和砖雕,但工艺难度也更大。张石铭旧宅中装饰在走廊、围墙上的石雕,历经百年的风雨依旧清晰如昨。
第四绝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雕。这跟张石铭与外国人打交道较多有关,宅中很多窗户的玻璃都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雕。
这些玻璃浮雕和颜色的搭配,构成一个色彩迷离的世界。图案是先在国内先请人画好之后再送到法国定做加工。图案都是花卉,瓜果,蔬菜,因为他母亲是信佛吃素的。
当时这样的一块玻璃就是一两黄金,在当时就是天价。它有三大特点:100年不沾灰,不用擦;单面玻璃,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看不到里面;每块花纹都不一样。
据说,这种玻璃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斯拉斯堡一个小镇上的传统纯手工工艺,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工艺也已经失传。
如今,法国的博物馆里这种玻璃也只有十几块了。而张石铭里原来有154块,现在也就只剩下73块了。
现在,这种玻璃和景观已经成了绝唱,也是它的珍贵之处。所以,很多人说现如今这样一块玻璃就能换一套像样的房子。
听肖波这么一说更激起虎痴一行的兴致。浔菜馆到张石铭旧宅也就几百米的距离,步行5分钟就到了。
首先抬头看到门楣上的是砖雕。边上的图是群仙贺寿,中见有四个字“世德作求”,这是金石大师吴昌硕所题,吴是西冷印社的第一任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