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虎痴他们走完了苏堤,接下观赏的是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占地面积达20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
康熙三十八年,玄烨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碑建于鱼池畔。
于是蔡夫人有诗兴勃发,吟花港观鱼一首:
花港桥边通两岸,
游人如织仰头观。
鱼翔浅底波光闪,
船驶长空天地宽。
接着问青萍:“青萍,你说说我这首诗是什么格式?”
青萍道:“应该是仄起首句入韵式七绝吧?我看桥边的边是平声,那港可能就是仄声了,所以是仄起。岸、观、宽都是an韵母,应该是同韵吧?”
蔡夫人笑笑道:“错了。这首诗是仄起首句不入韵式。岸是仄声字,不是平声字,所以这里的韵脚是观、宽,同属上平十四寒韵部。岸不是平声,不属十四寒”,它是去声十五翰韵,仄声韵。格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韵的。在词中是有押平声,也有押仄声的。所以不要看到同属an得韵母就一定是押韵字。”
青萍道:“嫂子,你这是挖坑让青萍跳啊!我哪里知道得这么多?”
蔡夫人说:“没事,慢慢学。通过这么一弄,你下次就不会忘记了。这里的观是多音字,要看意思定平仄的,这一点以后也要注意。观作观看解释时,是平声,上平十四寒韵。若是做道观、宫观、楼观或当姓时,是属仄声的,去声十五翰韵。这首诗里的观是看的意思,所以是平声。”
青萍道:“太复杂了。我还以为写格律诗很简单的。”
蔡夫人道:“写诗光这格律、用韵,这算什么难?这些都是死的,背一下就可以了。难在如何遣词造句,让诗有文字的美感;难在如何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得顺理成章;难在如何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读者一见就能引起心灵的共鸣;难在如何营造意境,形成个人的诗歌特色。这一些不只是你勤奋写作就成,还要有诗词的天赋素养。如张若虚的诗,《全唐诗》仅收录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就流传千古,乾隆皇帝一生做诗四万多首,无一传世。前者极懒,天赋极高;后者极勤,天赋平平。”
青萍道:“嗯!学任何艺术都一样吧,需要天赋。天赋高的,稍加努力,就能出类拔萃。天赋不好的,就算拼尽全力,可能还是成就平平。”
接下看到的是曲院风荷的景点。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
池塘里的荷花虽然还没开,但荷叶田田,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蔡夫人写诗吟道:
“残雪未消春意浓,
新芽破土露峥嵘。
农家院里炊烟起,
一片风荷映日红。”
青萍拍手叫好。虎痴对青萍说:“她这首诗不合格,你也拍手啊?”
说得青萍一愣一愣的。虎痴接着道:“你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阳春三月了,她还写残雪未消,乱了季节。”
蔡夫人问道:“写诗难道一定要写眼前之景,眼前之时?我就当这首诗是冬天写的,不行吗?这诗里还有春意浓呢,不就是春天吗?再说诗中是可以用些比喻的,比如我把柳絮纷飞,比喻残雪,不可以吗?”
虎痴道:“老婆就爱强词夺理,哪有把柳絮比作雪的?”
蔡夫人说:“谢安在寒冷的雪天里举行家庭聚会,讲解诗文,这时天下起大雪,他哥哥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把下雪比作撒盐。谢安大哥的女儿谢道云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把雪比作柳絮,既然雪可比作柳絮,我把柳絮比作雪,难道就不可以吗?”
青萍起哄说:“嫂子说得对。老师这下没话说了。”
虎痴对青萍笑道:“连你这小妮子都要帮她了,那就算可以吧!好男不跟女斗。哈!”
蔡夫人拍拍青萍肩膀道:“只要我们联合在一起,他就没有话语权了,只能呆一旁去。”
青萍面露难色道:“我有点不敢。”
蔡夫人道:“怕什么,他又不是老虎,不会吃人。”
青萍看了一眼虎痴,然后跟蔡夫人说:“我看老师脾气挺好的,从没有生气过。”
蔡夫人道:“是的。他一般不生气,生气起来就不一般了。”
游完曲荷景区,到岳庙前,已快要中午了。虎痴决定找个酒店吃点东西,搜索附近菜馆,有个楼外楼(岳庙店)名气倒是不错的。
关于菜馆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店主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得到启发而取为“楼外楼"。另一种说法是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俞樾)先生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先生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这两种说法都为菜馆增添了文化情趣。
三人进去楼外楼菜馆,点了两道招牌菜,还有其他一些菜。这两道招牌菜是“西湖醋鱼”与“龙井虾仁”。
说起西湖醋鱼的历史,源于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得从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后来有人吃了这个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裙屐联翩买醉来,
绿阳影里上楼台;
门前多少游湖艇,
半自三潭印月回。
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
鱼美风味说西湖;
亏君有此调和手,
识得当年宋嫂无。”
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
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龙井虾仁因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
成菜后,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也许是走得有点累了,坐在楼外楼菜馆靠窗边的位置,看楼在外美景如画,阵阵暖风吹过,身子酥酥麻麻的真想好好睡一觉,竟然挪不开步了。
直到游客来得多了,差不多没座位了,虎痴三人只好起身结账离开。
虎痴说去岳庙看看,瞻仰一下这位历史的大英雄。
买了三张岳王庙门票,虎痴一行三人踏进岳阳庙景点。
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