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虎痴与夫人退了房,准备去游溪口蒋氏故居。这两天经历太多,也收获太多。虎痴真想轻轻松松,无忧无虑的好好旅游。
蒋氏故居又叫丰镐房,是溪口镇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从前,按照当地的习惯,每个家庭都有房名,蒋氏在宗谱中属“周”字辈,由此推及西周两代皇帝建都的丰邑、镐京作为自家的房号,希望自己的家族也能象西周一样兴旺发达,丰镐房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丰镐房”对于蒋介石的成长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蒋介石的爷爷蒋斯千和父亲蒋肇聪在溪口镇上经营着一家盐铺,原本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也算镇上的富裕之家。
没想到的是,1888年盐铺突发大火,房屋被烧成了瓦砾,财产损失殆尽。蒋爷爷受此打击后,1894年便郁郁而终,蒋介石的父亲在爷爷亡故的第二年也撒手人寰。而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为继室,原本在家里的地位就不高,在失去了丈夫以后,过得更加的艰难。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时念余九岁丧父,余之一生,可说自九岁起无一日不在孤苦伶仃孤寡无援之中过活。”再加上一分家,蒋介石与母亲更是过得异常艰难,这让幼年的蒋介石含恨不已。
不过尽管家庭遭此变故,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却没有让蒋介石的教育就此停滞,而是继续他送到私塾去学习。天资聪慧的蒋介石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最终从溪口走向了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有过斗争,也有过合作。这好比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周瑜,不知蒋介石有没有发过“既生蒋,何生毛”的感叹?
丰镐房至今基本保存完好,这也不能不说到毛泽东的功劳。1949年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1军61师进驻溪口,溪口解放。毛泽东主席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远见和大度。说是远见,是因为要留下蒋介石思乡的根,让他牢记尽管跑到了台湾,但两岸还是一家。说是大度,这一点是尽人皆知了。毛泽东6位直系亲属包括妻子杨开慧在内被国民党杀害,他的祖坟被蒋介石挖开好多次,但他还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德抱怨,下令保护好蒋介石的故居和祖坟。
毛泽东与蒋介石作为政治对手,斗争了几十年,但两人之间还是有些惺惺惜惺惺的英雄情怀。
蒋介石在当地百姓中也有很高的威望,这也许是溪口的百姓许多是蒋介石的族人的缘故。在他们眼中,当地出了蒋介石这么伟大的人物,是值得族人骄傲的。
车去丰镐房的路上,蔡夫人诗兴大发,遂填《蝶恋花·咏溪口》词一首:
西坞一湾双桨举。又送行人,过却儒江浦。回首康亭天欲暮。云溪如画含残雨。
独倚沙堤愁不语。无限吟情,付与亭山句。夹岸柳条金袅缕。夕阳红上周村树。
虎痴道:“老婆,你这词里又嵌了许多本地地名吧?”